中新网大连5月9日电 (记者 杨毅)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综合协调组9日发布通告,为进一步加强...
中新网广州5月9日电(记者 方伟彬 王华)广州市9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,8日12时至今,广州无新增本...
中新网广州5月9日电 题:这家人三代种桑养蚕半世纪 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 中新网记者 许青青 驱车从348...
(抗击新冠肺炎)济南有序恢复堂食 初中毕业年级启动复课 中新网济南5月9日电 (记者 赵晓)5月8日0时至24...
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 (记者 陈杭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...
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中国青年加速融入世界,越来越多外国青年逐梦中国。青年因城市而聚,城市因青年而兴。当下,年轻人倾向于选择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奋斗?全球人才的聚集地有哪些特质?
在2023“国际青年领袖对话”年度论坛分论坛上,中外青年嘉宾一同探讨如何建设“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”,以便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沃土与空间。
(资料图)
“我在北京住了20多年了,看到它越来越开放,让来到这里的中外青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。做到这一点,需要这个城市更加国际化。”在美国青年谭嘉煦看来,一个城市的“可及性”对年轻人十分重要,具体体现在这个地方可以留下来,并让他们感觉有决策权和主导权。
对于“可及性”,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、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凯杰认为,随着社会发展,“可及性”的内涵也发生变化,由识字率提高变为与自己特点相适应的教育资源。“‘可及性’是政府可以给青年提供的支持,他们需要确保不同才能的人不会在社会上被浪费,可以为发展做贡献。这也涉及进一步的课程发展和就业机会,让雇主了解现在的经济体当中越来越依赖技能。我们需要这样的变化,这样政府、雇主、青年、学校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更好的调整和发展。”
城市不仅要吸引年轻人,更要留住年轻人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(中央团校)教授、青年运动研究中心主任吴庆表示,“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”不仅是对中国青年友好,同时也要对国际青年友好,首先表现在引领力上。“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需要增强国际发展的容量,核心是在价值观的引领上,需要跳出一个民族的狭隘性而走向世界的共融性。”
同时,青年组织是构建城市组织力的关键。在中国各大城市,有党领导下的共青团、青联、学联等组织,也有大量的青年社会组织,非常活跃。吴庆表示,应该充分发挥青年的脑力、体力和组织优势,进而在各个方面发挥他们的青春力量。
此外,针对就业、住房、婚育等当下年轻人最关心的问题,政府需要加强服务力。
近年来,美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持续走低,但青年一直是对华态度最积极的群体。
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工作部主任沈新表示,过去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纷争,给中外青年交流尤其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青年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,各类活动几乎停滞,而且在疫情好转后并没有得到显著恢复,前景不容乐观。
“要扭转这一下行趋势,我认为关键还是得从青年交流着手。”沈新介绍,各国对推动青年来华还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,并不愿意看到青年交流放缓或停滞。
沈新表示,通过友好城市关系和地方交流渠道,全国友协将积极广泛地邀请世界各国青年来华参访游学、留学,打破信息茧房和意识形态的桎梏,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情况。此外,还将通过青年交流项目积极推进交流和对话。
标签: